当前位置:安博官方网站>健康科普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问答(2021年3月31日更新)

发布时间:2021-04-08    文章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点击量:

  一、新冠病毒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有必要。一方面我国绝大多数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对新冠病毒是易感的,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甚至造成死亡。接种疫苗后,一方面绝大部分人可以获得免疫力,从而有效降低发病、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有序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可在人群中逐步建立起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尽快恢复我国社会经济、居民生活正常运转。

  二、新冠病毒疫苗在人体内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接种疫苗后,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有的疫苗还会让人体产生细胞免疫,形成相应的免疫记忆。这样,人体就有了对抗疾病的免疫力。一旦有新冠病毒侵入人体,疫苗产生的抗体、细胞免疫释放的细胞因子就能识别、中和或杀灭病毒,而免疫记忆也很快调动免疫系统发挥作用,让病毒无法在体内持续增殖,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三、目前,我国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有几种?
  我国已有5个生产企业的新冠病毒疫苗批准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其中,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有3个灭活疫苗和1个腺病毒载体疫苗;此外,还有1个重组新冠病毒疫苗(CHO细胞)获批紧急使用。

  四、获批的新冠病毒疫苗生产企业有哪些?
  附条件批准上市的3个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产品分别由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所)和北京科兴中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科兴中维)生产。
  附条件批准上市的腺病毒载体疫苗为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康希诺)生产。
  获批紧急使用的重组亚单位疫苗为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智飞龙科马)生产。

  五、新冠病毒疫苗如何进行全程追溯工作?
  《疫苗管理法》要求国家实行疫苗全程电子追溯制度。疫苗上市后,从生产、运输、储运、使用等各个环节均应有准确、规范的记录,全程追溯记录的信息包括疫苗品种、疫苗生产企业、剂型、规格、批号、有效期和预防接种个案信息等。各地通过预防接种信息化手段,将上述信息及时录入系统从而实现疫苗流通和使用的全程电子追溯。

  六、现阶段,新冠病毒疫苗适用对象是指哪些人群?
  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对象为18周岁及以上人群。

  七、目前,我国获批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分别需要接种几剂次?间隔多久?
  目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需要接种两剂;首剂与第2剂之间的接种间隔要在3周及以上,第2剂在首剂接种后8周内尽早完成。
  腺病毒载体疫苗需要接种1剂。
  重组亚单位疫苗需要接种3剂;首剂和第2剂的间隔、第2剂和第3剂的间隔建议要在4周及以上。第2剂尽量在接种首剂后8周内完成,第3剂尽量在接种首剂后6个月内完成。

  八、新冠病毒疫苗去哪儿打?
  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都是在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批准的接种单位进行。通常情况下,接种单位设在辖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或者综合医院。如果接种涉及到一些重点对象比较集中的部门或企业,当地也会根据情况设立一些临时接种单位。
  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也会按要求公布可以进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的接种单位,包括地点、服务时间,请大家关注相关信息发布平台。

  九、接种疫苗都有哪些禁忌?
  疫苗接种的禁忌是指不应接种疫苗的情况。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通常的疫苗接种禁忌包括:1.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时出现过敏者;2.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3.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症、脱髓鞘疾病等);4.正在发热者,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5.妊娠期妇女。有些禁忌,比如正在发热等是暂时的,当导致禁忌的情况不再存在时,可以在晚些时候接种疫苗。

  十、如何发现、把握接种疫苗禁忌?
  在操作实施过程中,如果接种第一剂次疫苗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且不能排除是疫苗引起的,则不建议接种第二剂次。要了解疫苗成分,对疫苗成分既往有过敏者不能给予接种。
  接种时,受种者要如实向接种医生报告身体健康状况及疾病史、过敏史等;接种医生将会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及既往过敏史。

  十一、不同厂家的新冠病毒疫苗,可以替代接种吗?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现阶段建议用同一个企业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完成全程接种。如遇疫苗无法继续供应、受种者异地接种等特殊情况,无法用同一个企业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时,可采用其他企业生产的灭活疫苗完成接种。

  十二、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部位和接种途径?
  目前已获批的5个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部位均为上臂三角肌,接种途径为肌内注射。

  十三、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受种者应注意并配合做好以下事项:
  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疾病、新冠病毒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
  接种时,需携带相关证件(身份证、护照等),并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
  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疑似不良反应,报告接种单位,需要时及时就医。

  十四、为什么接种完疫苗后要留观半个小时?
  接种疫苗后,可能有极少数人会出现急性过敏反应、晕厥等情况。严重危及生命安全的急性过敏反应多在接种后30分钟内发生。如发生急性过敏反应,可以在现场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晕厥也大多出现在接种后半小时内,如接种后立即离开留观现场,可能会因晕厥给受种者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受种者在接种疫苗后需要在接种单位指定区域留观半小时。

  十五、为什么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的剂次之间需要一定的间隔?
  通常,灭活疫苗需多次接种才能达到较好的免疫效果。根据临床试验数据,新冠灭活疫苗第1剂次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部分免疫应答,第2剂次接种后能够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剂次之间的间隔,一般需要根据临床试验研究结果确定剂次之间的最小间隔。如未能在程序间隔要求的时间完成两剂接种的,应尽早补种。

  十六、未完成全程免疫程序接种者如何进行补种?需要重新开始吗?
  对全程免疫为两或三剂次程序的疫苗,未全程接种者,建议尽早补种未完成剂次,无需按照免疫程序重新开始接种。

  十七、两剂次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间隔小于3周的对象需要补种吗?
  对在14天内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在第2剂接种3周后尽早补种1剂灭活疫苗。对在14-21天完成2剂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的,无需补种。

  十八、现阶段全程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还需要加强免疫吗?
  现阶段暂不推荐加强免疫。

  十九、在接种完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如果还想接种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这种做法科学吗?
  目前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需要按照两剂次的免疫程序完成。完成2剂次灭活疫苗免疫后,是否需要加强免疫、是否可以采用其他技术路线的疫苗进行加强免疫,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二十、曾建议HPV疫苗和新冠病毒疫苗不能同时接种,那应该间隔多长时间呢?
  新冠病毒疫苗是新疫苗,为了便于识别或区别可能出现的疑似疫苗不良反应,目前不建议新冠病毒疫苗与其他疫苗(包括HPV疫苗)同时接种。但是,不是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就不能接种其他疫苗了,只是建议新冠病毒疫苗和其他疫苗间隔两周以上接种。必须注意的是,当因动物致伤、外伤等原因需紧急接种狂犬病疫苗、破伤风疫苗、免疫球蛋白时,可不考虑与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种间隔。

  二十一、育龄期和哺乳期女性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对于有备孕计划的女性,不必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延迟怀孕计划。
  虽然目前尚无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对哺乳婴幼儿有影响的临床研究数据,但基于对疫苗安全性的理解,建议对新冠病毒感染高风险的哺乳期女性(如医务人员等)接种疫苗。考虑到母乳喂养对婴幼儿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参考国际上通行做法,哺乳期女性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建议继续母乳喂养。

  二十二、60岁及以上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4个附条件批准上市的新冠病毒疫苗Ⅲ期临床试验研究纳入该人群的数量有限,重组亚单位疫苗Ⅲ期试验尚在进行中,暂无疫苗对该人群的保护效力数据。但上述疫苗Ⅰ/Ⅱ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人群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与18-59岁人群相比,接种后中和抗体滴度略低,但中和抗体阳转率相似,提示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

  二十三、现阶段18岁以下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目前已有的疫苗尚未获得用于该人群的临床试验数据,暂不推荐18岁以下人群接种。

  二十四、慢性病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慢性病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不作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禁忌人群,建议接种。

  二十五、免疫功能受损人群可以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吗?
  免疫功能受损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目前尚无新冠病毒疫苗对该人群(例如恶性肿瘤、肾病综合征、艾滋病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该类人群疫苗接种后的免疫反应及保护效果可能会降低。对于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根据既往同类型疫苗的安全性特点,建议接种;对于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所用载体病毒为复制缺陷型,但既往无同类型疫苗使用的安全性数据,建议经充分告知,个人权衡获益大于风险后接种。

  二十六、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是否还需要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现有研究数据表明,新冠病毒感染后6个月内罕见再次感染发病的情况。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充分告知基础上,可在6个月后接种1剂。

  二十七、接种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后,多久才能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抗体?
  根据前期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临床试验研究,接种第二剂次灭活疫苗大约两周后,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

  二十八、接种前后是否有必要检测抗体?
  在疫苗接种前无需开展新冠病毒核酸及抗体检测;接种后也不建议常规检测抗体作为免疫成功与否的依据。

  二十九、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还需做核酸检测吗?接种证明能否替代核酸检测报告?
  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后,由于以下原因,受种者极少数因保护失败仍出现核酸检测阳性或发病:1.全程接种疫苗后,个别因免疫失败而未获得有效保护,这部分人群暴露于新冠病毒后,可能因感染新冠病毒而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2.疫苗接种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产生保护效果。如果这段时间内感染新冠病毒,可能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3.处于疾病潜伏期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即使接种疫苗,仍可能因已被感染而检出核酸阳性或发病。
  上述人群有可能成为传染者,在新冠疫情防控需要进行核酸筛查时,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证明不能替代核酸检测报告,还需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核酸检测。

  三十、新冠病毒发生变异后,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还有作用吗?
  从全球对新冠病毒变异的监测情况看,目前尚无证据证明病毒变异会使现有的新冠病毒疫苗失效。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之一,它的增殖要依靠活的细胞。在增殖过程中,病毒会发生变异。世界卫生组织、各国研究机构、疫苗生产企业等都在密切关注新冠病毒变异情况,也在开展相关研究,这将为后续疫苗的研发及应用提供预警和科学分析依据。

  三十一、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指什么?包括哪些情形?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英文简称AEFI)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又称疑似疫苗不良反应。包括以下几种情形:疫苗不良反应、疫苗质量问题相关反应、接种差错相关反应、心因性反应、偶合症(偶合反应)。

  三十二、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紧急使用时收集到的信息,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后续相关部门还将继续加强不良反应实时监测和评估。

  三十三、疫苗接种一般反应与异常反应有哪些不同?
  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都属于疫苗不良反应,是由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两者在以下方面存在不同之处:1.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一般反应占不良反应的绝大多数,是一过性的、轻微的机体反应,通常不需要治疗;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的器官或功能损害的相关反应,罕见发生,常需要治疗。2.临床表现:一般反应一般表现为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局部反应,发烧、乏力、头痛等全身反应;异常反应常表现为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等。3. 是否需要报告:比较轻的一般反应大多不需要报告;疑似严重异常反应均需要报告。 4.调查诊断:一般反应通常不需要调查诊断;疑似严重异常反应需要进行调查,并由疾控机构组织的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诊断,对调查诊断结论有异议的,可由市级或省级医学会组织的鉴定专家组进行鉴定。

  三十四、疫苗开始接种以后,我们的防控措施会不会调整?
  对于个人来说,接种疫苗的保护效果不是100%,并且产生保护性抗体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群体来说,在没有形成免疫屏障的情况下,新冠病毒依然容易传播。所以,要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反弹,现阶段一些防控措施仍然要坚持,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通风等防护措施。针对人群的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将随着新冠疫苗人群覆盖率的提高,国内外疾病的流行形势变化,适时做出调整。


 

 

上班时间服务电话                         
投诉咨询:0379-63789089      优抚政策咨询:0379-63769958      
门诊服务平台:0379-63769888    医疗业务咨询:0379-63769986
其他时间服务电话 18203793068   

地 址:洛阳市瀍河区白马寺路490号  邮 编:471013 传 真: 037963783580 
版权所有:安博官方网站 E-Mail:hnslyrkyy@126.com 咨询电话: 0379-63769885


备案号:豫ICP备16017761号-1
豫公网安备410304020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