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接诊了一位患者,患者表情愁苦,家属一脸无奈,详细询问下,家属诉“老伴睡觉太不老实了,不仅大喊大叫,还拳打脚踢,每次我睡的正香,突然把我敲醒,有时第二天脸上还挂着彩,哎”,一旁的老伴紧接着说 “我也不是故意的啊,我一直做噩梦,不是与人吵架,就是打架,你看,我自己还掉床了好几次”。患者委屈的说“大夫,我是不是生了什么病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好好的睡眠出现了“武打片”一样的画面呢?通过全面的评估,考虑这位患者可能是得了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简称RBD,那什么是RBD?有哪些表现及危害?有哪些病因?如何诊断?怎么治疗?让我来为大家一一揭秘吧。 1.什么是RBD? RB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异态睡眠,正常睡眠分为快速眼动睡眠期(REM期)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NREM期),REM期睡眠特征为肌张力缺失、快速眼动、脑电活动激活及做梦,RBD以REM期的异常行为,尤其是伴随生动或暴力梦境出现的异常行为(即梦境演绎),以及REM睡眠期间过度的肌张力为主要特征。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0.35%~2.1%,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更高,约为5%~14%。 2.有哪些表现及危害?
主要特点是在夜间睡眠中出现复杂的运动行为,快速动眼睡眠期肌张力失驰缓,伴随暴力性梦境扮演行为,患者常会梦到被攻击、追逐等,并对这些不愉快的、充满暴力色彩的梦境做出大量行为反应。典型表现是在一次发作末期,患者快速觉醒,醒后意识清晰,可连贯的描述梦境,其睡眠行为跟描述的梦境内容一致。睡眠和梦境相关的行为,包括各种各样的发声、言语以及各种各样的动作、行为,如说话、大笑、喊叫、挥舞手臂、拳打脚踢等,甚至坐起、从床上跳下、自伤、殴打床伴等。常见的危害包括擦伤、淤伤、撕裂伤,严重者可能造成骨折、硬膜下血肿等。
3.发病原因是什么? RBD作为一种具有独特表现的睡眠期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既可以是原发性疾病,也可以继发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根据病因不同,分为特发性RBD及继发性RBD。特发性多见。 ①特发性RBD:RBD作为一种独立症状单独出现,无其他伴随症状,但特发性RBD可能是突触核蛋白病的一个危险因素,这类患者在数年或者数十年后最终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②继发性RBD:药源性,如部分抗精神病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抗胆碱酶抑制剂、镇静催眠药物等,均可引起RBD的发生;与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相关的RBD,α-突触核蛋白异常沉积可导致多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路易体痴呆、多系统萎缩等,RBD常为这些疾病的前驱/早期症状或伴随的临床表现;症状性RBD,与正常REM睡眠期肌张力缺失相关的脑干相应部位损害(如血管性、炎症、肿瘤、变性等)导致的RBD表现,如某些可影响脑干功能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发作性睡病、癫痫、多发性硬化、吉兰-巴雷综合征等,RBD仅为这些疾病的部分症状。 4.如何诊断? 在REM睡眠期出现上述临床表现,联合多导睡眠监测(PSG)发现REM睡眠期存在持续甚至亢进的骨骼肌活动、脑电无痫样放电,症状不能被其他病因解释,包括其他类型睡眠行为异常、神经/精神疾病、药物、内科躯体疾病或者物质滥用等,即可诊断该病。也可进行筛选量表,如RBD筛查问卷、Mayo睡眠问卷等辅助诊断。 5.怎么治疗? 建立安全的睡眠环境是首要治疗目标,方法包括改变睡眠环境以及必要时给予药物治疗。 ①安全的睡眠环境:推荐的方法包括降低床的高度,或者在地板上放置柔软的床垫、地毯以减少坠床受伤的风险,睡前移去床边潜在的危险物品,如水杯、台灯、钟表等,将床头柜的边角用软物包裹。建议床伴与患者分室居住,或者保持适当的距离。 ②保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受到外界因素和自身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干扰,如酗酒等,可坚持行为治疗,如“上(按时上床)、下(按时起床)、不(白天不补觉、不赖床)、动(适当运动)、静(正念治疗、放松训练等)。” ③告知患者及家属,RBD患者出现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较高,需定期随访监测。 ④必要时药物治疗:国内外治疗指南推荐治疗RBD的药物主要是氯硝西泮和褪黑素,其中有效证据最多的治疗药物是氯硝西泮。褪黑素也能有效控制病情,且耐受性好、副作用少。 ( 注:出现类似睡眠行为异常现象的人群,建议尽早至睡眠医学科就诊,以明确诊断、科学治疗。安博官方网站睡眠医学科,有专业的医护团队、先进的医疗设备,为您的睡眠保驾护航!) |